灵台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李银桥回忆15年里,伟人只对他生过一次气 [复制链接]

1#
北京最有效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http://www.jk100f.com/m/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在长达15年的朝夕相处中,李银桥与主席产生了极深厚的感情。始于半年之约,终于生死之交,从这段亦父亦友的关系里,我们得以窥见为新中国奉献一生的伟人生活化的一面。

武当少年,义勇参军

年9月,李银桥出生在河北省安平县的一户贫苦家庭中,安平原本就是贫瘠之地,又逢兵荒马乱的时期,因此安平成了闹饥荒的重灾区。

从小到大,李银桥基本上没有吃过一顿饱饭,饿得面黄肌瘦。后来,父母听说在武当山学武术不仅可以吃上饱饭,还能学习保命的本事。

这在人心惶惶的乱世中,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起初,没有人注意到这个其貌不扬的瘦弱男孩,但在几次训练后,李银桥展现出的武学天赋却让所有人为之侧目。

武当山以太极拳和太极剑闻名,而这两项武术都是李银桥的拿手绝活,彼时李银桥才不到十岁,已经成为武当公认的练武奇才了。

事变爆发后,深谙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李银桥向武当道长提出了下山的请求,他想要加入八路军,上前线杀敌,把日本人赶出中国,保卫华夏大地的完整。

在反复请求下,道长终于同意了他的请求,几经辗转后,他终于如愿以偿地加入了八路军。参军时,李银桥只有11岁。

虽然他武功了得,又有一腔杀敌热血,但考虑到他年纪尚小,上级并没有通过他上前线的请求,李银桥被留在了后方,负责后勤工作。

直到年,积累的丰富的战争经验的李银桥才被举荐,身手不凡的他被推荐成为主席的保镖。

主席深受百姓爱戴,全军上下也都敬佩崇敬他,贴身保卫主席这一差事,不少人都十分羡慕,挤破脑袋抢着做,但李银桥却婉拒了这份重托。

半年之约,半生作伴

当时全营上下都没有意料到李银桥会拒绝这一提议,主席亲自找到了他,问询原因,在与主席推心置腹地交谈中,李银桥终于说出了心里话。

原来他还是想要上前线杀敌,不愿意一直留在后方。面对他的心声,主席语重心长地提议,先当他半年的护卫长,半年之后来去自由。

李银桥接受了主席的提议。在短短的半年里,李银桥与主席朝夕相处,见证了主席为中华民族的未来日夜操劳。

李银桥被主席深深地感动了,并为他的人格魅力折服。不在前线,仍然可以为新中国的解放做出贡献。

在半年时间里,李银桥坚定了这一信念,并在半年之期结束后,他无怨无悔地选择了继续留在主席身边,这一待就是15年。

在李银桥的记忆中,最初见到主席时,他以为主席总是不苟言笑、永远成熟稳重的,但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他见到了一个更加鲜活、真实、有血有肉的伟人。

经历战役或长期伏案工作后,李银桥总会为主席端上一碗肥肥的红烧肉,这源于他对主席的了解。

主席曾对他说,肥肉多的红烧肉补脑,因此,无论条件多难,他都会想办法,为主席做一碗红烧肉,但主席却常常因为担忧战士们的身体与国事而忧心地吃不下饭。

主席心里总是为战士们着想,在食物短缺时,他就与士兵们一起吃粗粮;在食物丰盛时,主席还会招呼士兵们一起吃饭。

一次用餐时,心细的主席故意把半条鱼剩给了李银桥,回忆到此处时,李银桥眼中又一次蓄满了眼泪,那是他吃过,最好吃的一条鱼。

李银桥回忆,在15年的时间里,主席只对他生过一次气,那是年,主席在前往上海工作,李银桥为他去布置事务,留了其他的卫士照顾主席起居。

但旁人哪能比上两人十多年的默契?主席吃完饭有漱口的习惯,李银桥照顾他时,向来会试好水温再给主席。

而这位毛手毛脚的卫士直接递给了主席一碗滚烫的热水,把主席的嘴给烫着了,这才赌气般地和李银桥发了一通脾气,但纵使是这一次脾气发作,也仅仅是吼了一嗓子罢了。

相见时难,别更难

与其说李银桥是主席的下属,不如说主席把李银桥当成自己的亲人。从李银桥的恋爱到结婚再到生子,主席事事关心,处处照顾。

而主席与孩子们常常两地分隔,却与李银桥朝夕相处,比自己的孩子还亲。主席累了,李银桥为他按摩;李银桥困了,主席悄悄为他盖上一件衣衫。

在15年的岁月里,两人心底的心事,都与对方分享了,对于李银桥而言,主席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领导人,而是一个亦父亦友的亲人。

天下哪有不散的宴席,分离的那一天总会到来。年,李银桥接到了调任的命令,他要被调往天津工作了,与主席告别时,少不了泪流满襟。

初见主席时,他还是20岁的毛头小子,分别时,他已经蜕变成为了35岁的成熟男人了。主席见证了李银桥的成长,他也陪着主席一步步见证了新中国的复兴。

在耳提面命一番他为人处世的道理后,两人都忍不住眼泪,主席拍着李银桥的背,哽咽着说道:

这里就是你的家,我活着时,你每年都要来看我,我死了之后,你每年也要来我的坟头看我一次。

你是最好的卫士,你走之后,我不会再有别的卫士了。

在这次谈话后,二人难再有见面的机会,听闻主席去世的消息后,李银桥痛哭了三天三夜,为了纪念主席,他向世人讲述了很多主席的故事。并在晚年与妻子合著一书,这也成为了后人追忆主席的一份宝贵资料。

文/朱竟年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