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台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平凉田管家与他的创业故事 [复制链接]

1#
北京最有效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http://m.39.net/news/a_9229355.html

平凉“田管家”与他的创业故事

平凉日报全媒体记者柳娜


  “灵台县朝那镇后沟村农民王书林算过一笔账:自己家只有8.5亩地,以前承包给当地其他农户,每亩地租只有元,‘田管家’让他的土地每亩收入增加到元,一年下来多收入将近元。农户自己不用投入一分钱,也不用操心种地的事。更关键的是,农户什么时候不打工了也可以随时回家自己种,不用担心将土地流转出去以后没地种的情况发生。”近日,凭借“田管家”项目,喜获第五届“中国创翼”平凉市“融兴村镇银行杯”创业创新大赛“新型职业农民”类别一等奖的甘肃阿米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韩龙向记者分享了自己给农民当“管家”的故事。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它给日趋凋敝的农村带来重新焕发生机活力的历史性机遇的同时,也为千千万万年轻人提供了实现创业梦想的空间。而韩龙,也因此找到了实现梦想的舞台。


  韩龙于去年8月创办的甘肃阿米农业有限公司是平凉新时代创业孵化基地的入孵企业,是一家专门从事与玉米种植业务相关的综合性服务公司,包括玉米种子、农药、化肥批发及零售,飞防植保服务及玉米种植业务。今年,该公司的“田管家”项目开始试点。


  “田管家”究竟是什么模式?有啥魅力?“这是农民以土地作价入股,年终股金分红,公司负责统一规划、统一种植管理的经营模式,即农民以土地作价入股后,公司负责投资‘农业生产资料’,生产环节由服务站统一经营管理,农户以监督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利润按照投资比例分成,这一模式可以极大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韩龙介绍道。


  年,公司准备流转土地种植玉米,在跟农户一家一户谈时,韩龙遇到了不小的阻力。很多农民家庭依靠年轻人在城市打工来获得收入,其家庭生活还是主要依靠土地,完全摆脱农业生产的条件尚不具备。因此,收益不高的务农收入对他们来说仍然是“有总比没有好”,土地依旧是他们眼中的“命根子”,而且他们最大的担心是土地被流转后,“能够干什么”“会不会得不偿失”?这导致许多农户不愿流转。在这种情况下,韩龙和公司员工提出了“田管家”模式。


  经过反复论证、考察,韩龙在泾川县、灵台县一些农村开展“田管家”服务,全程“托管”几十户农户的玉米种植基地,收割后按照投资比例分成。阿米农业逐一与托管农户签订了协议书,统一选择种植作物的品种、统一提供化肥种子等物资、统一耕作、统一防治、统一存储、统一销售,实现土地经营“一站式”服务,让农民省心省力,而高标准的精细化、标准化、科学化管理,更是给农户吃下了“定心丸”。


  最重要的是,农户和服务站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农户和企业合作双赢。“传统的土地流转,农户的收益有限,企业需要先支付高昂的土地流转费用,加上前期的生产投资,企业的负担很重。而‘土地托管’,托管企业只负责生产,最终的种植收益归农户,这导致托管服务的整体质量上不去。‘田管家’项目,企业保障统一购入农资的质量,且大部分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出售给农户,降低了农户的生产成本;同时销售体量的统一减少了农户的损失,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由于企业和农户在后期有着利润分红,这使得农户和服务站的利益捆绑,形成利益共同体。”韩龙说。


  加入服务站的村民李永发没事儿就到自己被“托管”的土地上转转,看着绿油油的玉米,他夸赞着韩龙:“把地交给这娃儿管,人放心着呢,这娃实诚又憨厚,把咱这玉米地务得可真好,明年还把地交给他!”


  黄色的草帽、白色的短袖和黝黑的皮肤仿佛已经成为韩龙的标签,远远的便能一眼认出。在他“托管”的灵台县的一块玉米地里,齐刷刷的玉米绿苗,蓬勃舒展,随风起舞,张扬着生命的欢乐。他和伙伴们行走田间,仔细查看,一双双手轻轻拂过绿色,拂过梦想和希望。


  年,韩龙进入甘肃农垦良种有限责任公司工作,工作5年间,熟悉了玉米制种、种子营销等技术和业务。年,他凭着一腔热忱和决心开启了返乡创业之路。创业之初,他和朋友先后成立过电子商务公司、种子公司,尽管已经很努力,但结果却总是不尽如人意……艰苦创业表面虽然无果,但对于他来说,在头脑、心理、人格上,早已换了一个系统,视野、格局已经打开,让他时时都有要突破的冲动。年,他注册成立甘肃阿米农业公司。选择农业,不仅仅是因为他熟悉,而是通过对乡村振兴这一趋势的把握而作出的。


  选择创业有多累?


  6:30分,闹钟准时把韩龙从床上叫起来。事实上,闹钟等于是一种象征性的摆设,没有闹钟,他也会醒。每天的工作任务所导致的自我暗示,已经让90后的他告别了睡懒觉的甜蜜时光。


  7点左右,韩龙准时出现他的玉米地里,观察引进的玉米新品种的田间表现。地里头忙活完就到晚上了,回到办公室之后,他需要给一起干活的小伙伴们加油打气,避免他们意志消沉。之后整理记录玉米生长数据。接着,他会再给几个熟悉的育种老师打电话,交流玉米品种未来发展趋势等,协商下年度合作计划。互联网时代,什么都得快。


  在这个24小时被切割成碎片的生存模式中,每一天都有梦想,但每一天其实都是在煎熬。“在创业的道路上,无论失败多少次、摔得有多疼,都要爬起来继续走,唯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方能有始有终!”韩龙的笑容里有苦涩、有期待。


  实际上,除了“田管家”项目的成功试点之外,韩龙在创业之路上还有两个值得骄傲的事。第一件事是,年,灵台县朝那镇、梁原乡、星火乡的玉米地大面积发生青枯病,常规品种早衰、倒伏,减产近30-50%,而韩龙当时给农户销售了1.5万袋玉米种子,播种面积2.7万亩,因品种抗青枯病,玉米未减产,间接减少农户损失万元。第二件事是,他在做销售种子的同时,以赠送叶面肥的方式,宣传引导农户给小麦、玉米上使用叶面肥,使亩产增加了-斤左右。


  比起收益,韩龙更想为家乡这片热土和身边的父老乡亲们出一份力,做一些事。


  找到了好的模式,还要面对自然天气风险,面对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等等困难。韩龙发现,自从回乡创业,他的生活、工作模式,甚至人生,已经被嵌入了一个必须不停地贯注身体、心理能量的复杂系统,自己必须不停地用所有的时间、精力、脑力来维持这个系统的运转。


  创业艰难,但韩龙对“田管家”这一模式的探索和推广充满了信心。下一步,他计划将“田管家”项目做细、做实、做强、做大,将更多的耕地“托管”过来,摸索实施“订单农业”,将千家万户与大公司、大企业联系起来,让农户们的收入更加多元、更加稳定。


  记者手记: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在创新创业的热土上,像韩龙这样,一大批富有活力的新型职业农民,正为乡村振兴不断注入内生动力。而我市人社、农业、科技等部门,通过出台精准服务政策,牵线新农民与融资、市场、信息等主体沟通对接,盘活资源,从洽谈合作、促进投资到改善经营、开拓市场,在各个环节帮助返乡创业农民成长,让新业态、新产业和新商业模式在平凉落地开花,值得点赞。希望这些“新农人”不仅能获得短时的政策利好,更能获得长期的发展空间,为农村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