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台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古乐续说考古学视野中的中国古代乐制和乐 [复制链接]

1#

上一期的“古乐常说”,我们探讨了新石器时代的乐器。今天,常老师将和大家聊一聊商代的乐器及礼乐制度的构建等问题。

视频戳这里??

爱考古的朋友们大家好,接下来我将以商代晚期最常见的四类乐器作为个案,然后再合起来看乐队组合的情况,最后再从商代晚期的这种经验性、规律性的认识,讨论早期的乐器礼仪制度是如何被构建起来的。

让我们回到河南安阳殷墟——商代晚期的首都,公元前年—公元前年前后。商代的安阳,它的面积以我们今日之目光来看似乎不大,五公里乘以六公里大概三十平方公里,相当于今天北京老的东城区加西城区的面积。但在那个时代,距今三千多年前,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在殷墟发现了很多种类的乐器,目前能够辨认的有鼓、铃、埙、磬、铙,这是当时五种最常见的乐器。因为保存的限制,不排除殷墟时期还有弹拨类的乐器,比如琴、瑟等,以及吹奏类的管、笛、笙、箫等。商代的甲骨文明确记载是有很多种乐器,虽然不同的学者对于这些乐器的研究成果不同,但大家比较一致认可至少从甲骨文中所反映出来的情况来看,殷墟的乐器有差不多20种左右,其中光是鼓可能就有七、八种。

从古文字的偏旁部首或者其他记载的信息来看,殷墟世界的乐器可能包含了后世所谓的“八音”(指用八种不同的材质: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制作的乐器)当中的绝大部分,但是由于保存条件限制我们在考古发掘中不能找到所有乐器品类确证的实物。

考虑到铃在殷墟使用频繁,用途多样。除了作为乐器使用的铃,还有人使用的铃,有车上使用的铃,有用在动物身上的铃,如马、狗甚至还有大象戴的铃。并非都作为乐器而使用,故今天不做讨论。因此我选择了小铙、鼓、埙、磬这四种乐器进行详细讨论。

今天我们先探讨小铙和鼓,欲知“埙、磬”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01

jìng

tīng

xiao

náo

小铙在商代的墓葬中出土的情况比较好,组合也比较完整。从目前殷墟已经公布的材料来看,差不多有14到15个墓葬中都有小铙出现。

“一只”小铙

这是殷墟墓葬随葬小铙的汇总表:

有几个值得注意的现象:

1.从随葬小铙的数量来看,在保存比较完好的情况下,除了小屯M5和西北冈M分别是5件和4件小铙,其他的例证当中只要组合完整的都是三件一套。

2.从时代来看,差不多是从殷墟二期偏晚的时候开始,墓葬有小铙出现,一直持续到殷墟四期。

3.在殷墟世界当中最大的墓葬商王的王陵中没有看到随葬小铙,有随葬小铙的墓葬级别都比王陵低。

我们先看两个特殊的例子。一个是小屯M5妇好墓,在妇好墓中出土了五件小铙,这五件小铙分成了两组,其中三件纹饰是完全一致,没有铭文,另外两件有铭文。也就是说妇好墓里随葬的成套小铙从大到小有编次的规律,是一组三件再加一套两件,和周代的编钟有类似之处。

左右滑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