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台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舒城阙店三水围叶畈,山区现孤岛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酒渣鼻最好医院 http://m.39.net/pf/a_8733714.html

点击上方蓝字“每日舒城”免费订阅本台!

舒城阙店:三水围叶畈,山区现孤岛!

叶畈村隶属于舒城县阙店乡,隔河相对是国家级“AAAAA”级风景区万佛湖的环湖大道。村境南端是巍峨的灵台山把守着大门,村西与北端是龙舒水(杭埠河)与龙潭河交汇处的广阔水域,村东是舒庐干渠沿着村边穿行而过。村境内是小桥与沟堰巧妙搭配,相映成趣;绿水与青山相互映衬,风光秀丽;村落与田间交错,如诗如画。在这块宝地里,景美民纯。安静的旷野、安静的树林、安静的土路,清新的空气,清甜的河(渠)水,原生态,好氧吧,养生的绝佳处。

地名来历

叶畈村,别名小河口。原本这里没有地名,斯地位于龙潭河与龙河的交汇口。人们习惯称龙河为大河,龙潭河为小河。因而,称之小河口。

叶畈的地名来历,据传,东汉末年董卓部下一员武将名叫华雄,公元年,关东*阀联合讨伐董卓,时任长沙太守的孙坚大破董卓*,华雄在此战中被孙坚所杀。罗贯中在编著《三国演义》时,则对这段历史作了改动,描写华雄被关羽所杀,这段被称为“温酒斩华雄”的故事情节流传后世。华雄之子为逃避董卓部下追杀,一路躲避,来到这里,看到乡风淳朴,土地肥沃,生活富足,就安家落户,隐居生活。在《三国志·吴书一·孙破虏讨逆传第一》里名字写作华雄。而据潘眉《广韵》的记载,认为宋朝时《三国志》版本中为“都尉叶雄”,应该依照《广韵》更改。赵幼文也引用《通志·氏族略》的记载,支持这种说法。胡三省在《资治通鉴音注》亦记为“都尉叶雄”。华雄之子本姓叶,取名叶畈。

另一种说法,周瑜是舒城干镇人,早年在灵台山练兵,看到斯地是山区的沃野平畈、水域宽阔,是适合耕作的好地方。为了解决*需粮草,派手下一名姓叶*官留住斯地,负责农耕,取名叶畈。

明朝初期,“靖难事变”后,朝中忠良之臣王艮的孙子王汇江逃难藏匿于小河口(现叶畈)一带,看到叶畈乡风醇厚,就定居下来,形成了叶畈王氏家族。李、吴大姓从江西移民来到这里开垦,人口繁衍,越聚越多。年修龙河口水库时,乌沙乡许家祠堂大部分人又移民此地,现在上圩、枫树、畈庄、北头等村落主要都是许姓,其他村民组不同程度都有许姓人口。这样形成吴、许、王、李四大姓氏,人口有三千多,人均只有八分地的大村。吾生长叶畈,知其俗之美。叶畈自古以来,民风纯朴正直,风俗勤于生计,崇尚读书耕作。叶畈姓氏较多,都能和睦相处,讲究生活简朴,团结互助,以诚信为本,这里人特别能吃苦耐劳,故乡情结浓郁。这里历来就是“鱼米之乡”,生活较其它地区富足。改革开放后,绝大部分劳动力外出打工,靠着自己的勤劳智慧,聪明才智,不仅为国家社会做出贡献,也创造大量财富支持故乡建设、家庭建设。

山区孤岛

清清的龙潭河绕着村南端的灵台山,转而由西折向北,顺村西而下,到村北尽头,与龙河来水汇合,形成杭埠河干流。雄伟的杜店大渡槽(舒渠干渠大渡槽)在村西南尽头凌空飞跨龙潭河,万佛湖来水经过渡槽向东奔流,在灵台山脚下与渠道衔接,穿过牛头山转向北,

顺着村东侧直流东去。龙潭河、杭埠河、舒渠干渠二河一渠“三水”,环绕着长达7余华里长,面积4.52平方公里的叶畈村,静静地流淌着,把整个村境围成孤岛(见上图)。

杭埠河,史称龙舒水,由岳西县同安寨西侧石关的猫耳尖来水流入晓天河,最后注入巢湖。龙潭河,由苍鹰尖周边诸山水,河流源自绿化,尾为叶畈斑竹园村民组,在七门堰之西与龙河汇合,形*舒水干流。加之东侧的舒庐干渠,水资源丰富。历史上是水运交通的枢纽。现在由于陆路交通发达,导致叶畈与外界联系困难。没有工商业,主要以农耕为主,但原始生态环境保存完好。

叶畈的生态环境由丘陵生态区、平畈生态区、河流沼泽生态区三部分组成。丘陵,植被资源丰富,树木茂密,构成了天然的绿色屏障;平畈,土壤以砂土为主,有机物含量丰富,基本上适合温带亚热带农作物生长,农作物品质优良。优良的稻谷、有机的蔬菜,深受消费者欢迎,成为集市上的抢手货。河流,沼泽物种繁多,野生鱼类品种多样,水禽、鸟类种群多,常现“沙鸥翔集,锦鳞游泳”的美景。

叶畈周边是水绕村转,山依水环,好像婴儿躺在摇篮里。独特的地理位置,形成冬天温暖,夏季凉爽,四季分明,这里人的脸上常挂着笑容。最值得当地人称道的是,这里自然灾害极小,台风影响不到,地震火山从未发生,当今河道改造后,洪水淹不到,干旱旱不了……是特别适于人居养老的好地方。

灵台毓秀

灵台山,又名令台山。据传,山名来自周瑜屯兵、练兵发布指令。灵台山高约米,是大别山东脉的延伸,在此地是最高峰。龙潭河绕山而过,西南为河流滩涂,北为平畈田地。一山独秀,居高临下,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利于*备防御;周瑜练兵,在上面发布命令。现在,烽火台遗迹,点将台的遗址而今还在,因此后人称此山为令台山。山脚下河面宽阔,水量足,水流经过七门堰,通往周瑜道南大宅十分方便;也是周瑜当年训练水*的好地方。夫唱妇随,周瑜站在灵台山上指挥*练,美人小乔驻扎在河对岸的阁楼上,隔河仰望,心神相随。小乔所在地,也是平畈地区,故名曰:乔畈。在河的北岸“九连墩”旁,还残存着小乔梳妆阁楼的遗址。

山名来历还有一种传说,宋代时期,山上有一座寺庙,虽然规模不大,但是当时名扬天下的龙舒居士王日休,弃官不就,来到这里一边学佛,一边讲学。王日休,字虛中,龙舒人(今为舒城县龙河口人)。史书记载:王日休“自是精进念佛。年六十,布衣蔬食,日课千拜,夜分乃寝。作净土文劝世。”到了往生的那一天,身体还很健康,与学生讲课完毕,晚上还礼佛诵经如常,到了深夜三更,他站在寺庙门前平台上,高声念到“阿弥陀佛”名号几声后,说了句“佛来迎我”,就往生了。站在平台上往生的,叫立化。王日休这种神通妙用,按印祖和莲池大师所云,这都是净土的菩萨所示现的。所以,后人称此山为灵台山。该寺庙香火一直很旺,却多次毁于战火之中。八十年代后,山顶和山腰各建有一座简陋的小庙。

前年除夕夜里,山顶小庙失火被毁。这是一位姓朱的老人在周瑜点将台上搭建的小庙宇。说是庙,其实是一个棚。老人曾对我说,他五十岁那年害了一场大病,医院都医治不了。一天夜梦中,菩萨点化,要他在山顶建庙修行。自从上山后,老人病痊愈了,而且身体越来越硬朗,挑一担水上山如履平地。失火后,子女们硬把他接回家中居住,可能是佛缘已尽。现在,老人快九十岁了,体貌还像六七十岁人的样子。表面上看带有迷信色彩,其实是真人真事。主要原因是山上生态环境好,易于养病修身所致。

阳春三月,青山翠竹,映山红遍地花开;山坳杜鹃鸣叫,委婉动听。山坡上,遍野粉红色的桃花,雪白的桐子花,还有许多不知名的野花,散发出迷人醉香。盛夏,茂密的树林遮掩,还有从河面吹来阵阵挟带润湿空气的南风,使人感到清新凉爽,心旷神怡;秋风里,雁声阵阵,望不到尽头栗树林,棵棵露出褐色的肌肤,树杈上结满了带刺果实,像健美壮实的汉子。雪后天晴,山舞银蛇,银装素裹,岩下数尺冰凌,树上满枝银花,山下龙潭河好似琉璃世界,呈现一派韵味别致的美景。

现在,灵台山脚下是绕山公路,路两边树木丛生,茂密成荫。转过山坳,有一条幽深的小路,直通山顶。站在山上抬头望去,丝丝的白云镶在蔚蓝的天幕上,天空显得格外辽阔、深邃。向西看去,渡槽飞架,气势宏伟。泄洪闸急流奔涌,飞溅起银色的浪花,甚是壮观。向北极目远眺,青山连绵,绿树环村,村庄院落,白墙红瓦,村貌尽收眼底;古聚落与现代二层小楼交织一起,既古朴风韵,又新颖时尚。龙潭河和舒庐干渠像两条巨龙沿着村境一西一东,摇头摆尾,飞舞奔腾,具有灵动之感,此乃风水宝地也。

站在灵台山最高处向万佛湖方向望去:风吹湖景朗,水面闪银光,潋滟如蓝,鸥鹭横飞;村西的龙潭河是满滩宿草青葱,隐藏草丛中小鸟,一刹那间,成群结队划破长空,自由飞翔。村周山岭新绿,姹紫嫣红的鲜花开放绵延起伏山野之中,红的像火苗,*的像金子,蓝的像天空,紫色则带着一丝神秘。环水皆山,水绕山随,水波争艳,山色竞秀,鸟语花香,千姿百态,美不胜收,这是一幅秀丽的山河图。此时的我,惊乎!呆乎!傻乎!

这时,一阵雁叫声,让我从迷醉中惊醒,循声望去,大雁越飞越远,越飞越小,融进了蓝天白云之中。转而折回,盘旋在叶畈村境的上空,终于寻找到未被开垦,未被污染的处女地……

来源:逍遥记事头条号,舒城文史编辑。

请识别右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