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台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名山圣水出美酒 [复制链接]

1#

名山圣水出美酒

作者;陈志宏

今天,我们循着道源圣地的渺渺仙气,嗅着崆峒酒的浓浓酒香,相聚在平凉广成大酒店,探讨平凉酒业发展之路,共商陇酒振兴大计。

下面,我围绕《崆峒酒在打造陇酒新风尚中承担的使命和责任》谈点粗浅认识,望不吝赐教。

一、崆峒酒的文化魅力

华夏文明五千年,其文化渊源流长、博大精深,自成体系。这中间崆峒文化不可或缺,其中,崆峒酒文化就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中国早年“猿猴造酒”的传说,到杜康造酒,证明了酒源于自然。人类在自然规律的启迪下,发现了酒,进而主动地酿造酒。古代帝王祭祀天地、举行宫廷大典、军中论功行赏、征收酒税、唐时乡试的饮酒礼、“鹿鸣宴”等等足以说明酒文化的历史悠久。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到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酒贯穿于整个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而把酒表现的最为透彻和关系最为密切的,则是中国的诗酒文化。

从宫廷到民间,酒与诗不仅是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也成为人们一种精神生活的享受。《诗经·宾之初宴》篇中有“饮酒孔嘉,维其令仪”,脍炙人口的名句更是不胜枚举。三国时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我杜康”;陶渊明的“试酌百情远,垂觞忽忘天”;到唐代,李白、杜甫、贺知章、孟浩然诗人嗜酒,诗歌繁荣,诗酒交融出现盛况;以后历代直至今日,酒在各个领域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作为地方文化的崆峒文化与崆峒酒文化自然脱离不开中国文化和中国酒文化的大背景。“泱泱崆峒,悠悠文化”。崆峒山方圆百里是中华先民最早生息地之一,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庄子载:“广成子,居崆峒山石室中,黄帝而造焉。”“唯我轩辕黄帝,创世远古,开国之祖,功盖乾坤;孜孜为民,急其所患,三临崆峒,问道广成,得治国长寿之道,恩泽五岳,泽被九州。至中华民族繁衍于华夏,为普天下所有共敬共尊。”;史记载:“黄帝东至于海,西至崆峒。”;秦始皇、汉武帝也相继登临崆峒山,充分说明崆峒山作为“天下道教第一山”之文化底蕴深厚和历史悠久。

从平凉境内出土的酒容器最早见于汉代,有贮酒容器,也有饮酒容器,可见平凉的酒文化也起源较早。盛唐诗仙李白斗酒诗百篇,带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把诗酒文化演绎得淋漓尽致。他几乎踏遍了大唐的名山胜水,漫游崆峒山,胜境加美酒,豪饮半酣,诗兴大发,留下了“世传崆峒勇,气激金风壮。转战略朝那,倚剑登燕然。”的传世佳句,为崆峒文化和崆峒酒文化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仅举几个故事就可以说明崆峒酒文化底蕴的深厚。

黄帝造酒——《黄帝内经·素问》记载了黄帝与医家歧伯讨论“汤液酒醪”之事,东晋人葛洪所著《抱朴子》中提到黄帝曾经发明过“酒泉法”,即利用曲米加上药丹造酒。而黄帝曾问道广成子,问养生长寿之道,因此黄帝造酒与平凉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王母夜宴——距平凉东七十公里的泾川回山,为西王母降生处,据考证西王母生活在公元前三千年前,是陕甘高原部落的女首领,“西王母”一词既是始祖的称号,也是部落首领的称号,属于世袭首领称号。相传,周穆王驾八骏西巡时,绝美多情的西王母以礼宾之仪相待,两人在瑶池边饮酒唱和。那位回山上的多情美女虽然已隐没在历史的烟云中,但那沁人心脾的酒香却弥漫了几千年。

文王祭天——西周时,周文王伐古密须国取得胜利之后,在平凉灵台县筑灵台祭天为民,行周礼祭祀,在当时所用祭酒为平凉当地所产。

蔡挺酒后赋词——蔡挺是北宋年间平凉太守,他在平凉任职为官的时候,一次酒后凭着醉意赋词一首,就是著名的《喜迁莺》,其中的“太平也,且欢娱,莫惜金樽频倒。”就是写照,这首词在文学界与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齐名。蔡挺写了这首词以后,很快就传到北宋宫中,宋神宗听了之后,感念蔡挺年老守边之苦,将其调回京城任枢密院副使。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国古代白话长篇小说《水浒传》的一个精彩片段,在渭州(今甘肃平凉市)

酒后三拳打死镇关西。据考证,中国小说著名《水浒全传》之第二回“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故事发生在渭州状元桥,状元桥大概就是现在的中山桥。中山桥是后改的,当时的渭州城,六街三市,商贾云集,州官府衙,卖膏药、摆地摊、烟花酒楼、弹琴卖唱,异常繁华。鲁提辖可能就是在状元桥下颇有名气的潘家酒楼喝了“老烧酒”之后,才率性而为拳打镇关西的。由此看,古代的渭州(平凉)、泾州(泾川),酒文化是极发达的。

加之,平凉因地处陇山以东,习惯上称为陇东,是我国农业起源最早地区之一,商周时期陇东地区农业发展就有较高水平,酒的生产有着深厚的物质基础和文化渊源,也是酿酒业得以生存、发展的基础。经考古发掘,和平凉相连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发现了中国最早的旱作农作物标本,距今年左右,大多是粟,无论稷(糜子)与粟(谷子),都是古人酿酒的重要原料。

从周先祖定居陇东开始,一直到汉唐时代,平凉始终是古都长安的西北重要门户、交通要塞。平凉因为靠近古都长安,造酒业就比较发达,衍生出了许多关于酒的人文历史掌故,为平凉酒文化研究留下了光彩的一页。

二、崆峒酒的发展历史

文献中对崆峒酒历史有明确记载的是宋代“老烧酒”,传至清朝末年,平凉颇有名气的“景家烧坊”,其酿造的酒,已在整个西北地区首屈一指。后来,“景家烧坊”更名为“钰庆恒”,地点就在原柳湖春酒厂所在地徐家园一带。

新世纪柳湖春酒业公司前身为国营柳湖春酒厂,始建于年,是建国后甘肃省内建厂最早的酿酒企业,是建国后由平凉当地具有一定规模的“景家烧坊”、“柳湖烧坊”、“暖泉烧坊”三家私营酒坊合并而来。目前,公司现存的14个木海子,20个竹海子至今作为贮酒容器仍在使用,成为崆峒酒的珍贵文物和历史见证。上世纪80年代,柳湖春是享誉省内的甘肃白酒“四大春”之一。当年的“白崆峒”可谓平凉人民餐桌、宴席、馈赠必备佳品,“黑崆峒”被誉为陇上小茅台,俗称气死茅台,在省内外驰名遐迩,这些均有力证明崆峒酒是陇酒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壮大陇酒序列优质产品、推动陇酒品牌提升做出了一定贡献。

追本溯源,崆峒酒的前世今生,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柳湖春到现如今的崆峒酒,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创新,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好评和赞扬。民间素有“喝了崆峒酒,能活九十九;喝了崆峒酒,走遍天下无敌手;喝了崆峒酒,神仙跟你交朋友”的说法,也有借问酒家何处有,游人遥指崆峒酒。今日酒业数谁胜,崆峒美酒榜有名的赞誉。

三、崆峒酒的潜力优势

历经68年的积淀,崆峒酒具有了独特的发展优势:一是文化底蕴深厚。做酒就是做文化,这是酒行业普遍的观点,丝路重镇,千年道法加持,为崆峒酒绘就了厚重的历史文化色彩,尤其崆峒山是道家文化思想的发源地,即道源圣地;二是崆峒酒扎根平凉,自然环境得天独厚。自古名山圣水出佳酿,采崆峒之灵气,集泾水之精华,聚道源之天成,融自然之灵韵,加之有别于传统五粮配方和生产工艺,造就了崆峒酒匠心独具的风格特征;三是“崆峒”是全国少有的以行政区划注册的品牌,专属性明显;四是市场基础牢固,陇东地区酒行业发展整体滞后,崆峒酒作为地产酒的排头兵,市场空间很大;五是背靠新世纪投资控股集团,规范的管理和雄厚的经济实力支撑,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强后盾。六是崆峒酒具有自我发展创新的能力。能够看到自身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不够高;市场拓展不力,辐射半径小,视野不开阔,整体发展慢的差距,从而扬长避短,奋起直追。

四、崆峒酒的使命担当

1.传承历史铸品牌。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崆峒酒是平凉大地自然精华酿成的美酒,带着崆峒文化的特色,含着家乡的芬芳,喝崆峒酒,喝出浓浓的乡情,喝出平凉人的骄傲。无论柳湖春,还是崆峒酒,伴随平凉人走过了68年的风雨岁月,体现着西北汉子的情怀,这既是平凉父老乡亲记忆深处的情感寄托、精神财富,更是陇酒百年历史的见证和延续。所以说,将崆峒酒这一中华老字号品牌发扬光大既是责无旁贷的使命,更是一种家园情怀的责任担当。

2.提升品质促效益。酒作为入口的特殊食品,关乎民众切身利益,归根结底,品质是根本,近年来,崆峒酒积极寻求技术的提升突破,与多家科研院所、高校进行合作,开展科研攻关、技术交流、人才培养等工作,先后筹办了多次专业培训、学术交流等活动,不断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促进行业成果共享,促进经营效益的增长,推动了企业良性健康发展,向陇酒的前沿阵地迈进。

3.诚信经营担责任。作为区域地产酒的代表,在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崆峒酒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诚信经营,消费者利益至上,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4.创新引领树新风。对于工业企业而言,创新是企业永恒的主题,面对新的时代和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崆峒酒要抢抓机遇、开拓创新、锐意进取,要有勇立潮头的信心,敢打敢拼的恒心,以区域领头者为定位,倡导绿色发展、健康消费、成果共享、和谐互赢的陇酒新风尚,做大做强蛋糕,为陇酒蓬勃发展助力添彩。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