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接上期继续来欣赏孔海平老师的画作
坷台人家(油画40×50cm)
满坡皆深碧(油画40×50cm)
有蓝台布的静物(水彩30×40cm)
雷家河之夏(油画40×0cm)
雨后姚家河(油画50×60cm)
午后(水彩50×60cm)
何家坪的正午(油画40×50cm)
牧场一角(水彩30×40cm)
欣赏完孔老师的画作,让我们来看看老同学老朋友对孔老师的评价,如果你也喜欢孔老师的画,有想要对他说的话,那我们留言区见。
渐远渐无穷
——孔海平的艺术之路
老同学海平把画作的照片传过来时,正值中午。一缕春光明媚,半杯清茶馨香。一张张翻看着,欣赏着,似乎又回到了那个恰同学少年的时光。那时候,我们正青春,班里有不少同学迷上了学画,每人背一个画夹,去学校外面菜园周围写生,画夹支在荫荫绿树下、淙淙水流边,憧憬与梦想涂抹在画纸上。青年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也是认清初心与种植爱好的年龄。初心明净,爱好光鲜,大家都暗暗立志要坚持走下去。海平是那一群青春勃发、迷恋艺术者中颇个性的一位。那时候他爱耍帅,穿立领的衣服,手中的画笔、背上的画夹,浑身洋溢着浪漫、迷人的艺术气质。
虽向往辉煌,但大多数人的生活却平淡无奇。好多人,用所有的力气来应对生活,棱角平了,爱好丢了。是啊,爱好能当饭吃么?一晃近三十年过去,我们在生活里丢盔弃甲,丢掉一支画笔算什么呢。可是,他却坚持了下来。他坚守着自己的初心,勤画不辍、渐入佳境。
对画作,我没有太多的研究,说不清如何布景,怎样用笔,我只是用眼睛观看,用心灵感知。他的画是安静的,蓝天远山下的碧绿,风中招展的树叶,小路延伸到远方,瓦屋安居在路边。这样静谧,这样安闲,这样和谐。这远山碧树、闲风碎叶,你感觉它们是从他安宁的心田里走出来的。桃花的美,在于她的静。是的,我从这一幅幅画里,看到了安静。又不止是安静,这安静里又分明涌动着活力与热爱。那山上质感而又层次分明的绿色,那树叶,树干,无一不蕴藏着生命的张力,就像水在海中,云在天空,舒展,汇集,涌动,向前。他置身于天地万物之中,心云游四方,而画笔,是他对大自然悲悯关爱的代言载体。这一点上,他已渐行渐远,眼界心境皆宽阔。
爱好和工作契合,是最好的人生。对于大多数来说,选择爱好,坚守爱好,只不过是自己一个人的情有独钟,属于情结范畴,但他却是幸运的,他的爱好与职业息息相关。画室里,他是画师,教室里,他是老师。他教给学生画画的本领,又把他对美术的热爱源源不断输送给学生。十年前他曾和自己的学生合出了一本书。他的贡献又不只在课堂,他把周围热爱绘画的人召集起来,一起写生,切磋,交流,他们抱团发展。去年到灵台看过他们的画展,惊喜人,又震撼人。海平先生是一个有情怀的人,他在画作中描摹家乡,在美化家乡的艺术之路上,他也勇做排头兵。想起这些,不由人心里蓄满了敬意。
老同学痴画,这痴,是坚守,是热爱,更是山外青山楼外楼的追寻。常常看见他奔走于各地拜访名师,常常看见他利用节假日在乡野写生的身影。有人说,追求艺术,仅凭热爱是不够的,还要有艰辛的付出,也许不乏经济上的捉襟见肘。但他没有被生活击倒,现在的他平静,坦诚,执着。看他的作品,他的收获是显而易见的。从数量到质量,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他在呈现物象本身的质感,也在阐释生命的宽度与厚度。他在享受画画带来的生命快乐,也在品尝坚守初心、拓宽人生之路的香甜。
相信总有一天,他的收获定会盆满钵满,筐满箩满。我们期待着。
(作者,琴儿,即信彩琴,甘肃省作协会员,泾川县作协副主席,高级讲师,现供职于泾川县委*校。著有散文集《月色女子》《指尖的温暖》《慢时光,暖浮生》。)
出品:灵台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编辑:张晓英
投稿: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