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台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西游品读丨被逐是警示,也是寓示 [复制链接]

1#
在挨了菩提祖师戒尺击打的那天晚上,孙悟空径直穿过后门,如约来到菩提祖师的寝榻之下,跪求教授秘法。作为“答题”正确者的奖励,菩提祖师欣然将长生妙道的用气之法,教授给了悟空。孙悟空依此练习了三年,“法性颇通,根源亦渐坚固矣”。菩提祖师看时机成熟了,便将另一件大事透露给了悟空,也就是未来他将要遭受雷、火、风三种天大的灾害,即便现在学习了驻颜益寿的长生之道,也经不起这番磨难……孙悟空得知劫数的严重程度,出于求生的本能,便再次祈求教授躲避三灾的方法。于是,菩提祖师便又依弟子请求,教授了七十二般变化和筋斗云两大本领。前面学习的调息窍诀,相当于打了地基,所以孙悟空学这两个本领的时候进步神速。孙悟空在菩提祖师座下,主要学习了三种本领,分别是调息之术,七十二般变化和筋斗云。这三个本领是菩提祖师为他开的小灶,其他同门师兄可没有这样的缘分。之前分析过,孙悟空在人格健全上存在缺失,会为他的生命成长埋下隐患。在三星洞的学习经历中,虽然他每天沉浸在读经修道的氛围中,但是身处在清净的环境里,并不代表不会有负面的情绪,一旦遇到了特定的时间和条件,那些不好的行为举止便滋长了出来。在菩提祖师道场的门前立着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十个大字,与其说这是地理标识物,倒不如说是一道字谜。灵台,是内心的意思。方寸,出自《列子·仲尼》的“吾见子之心矣,方寸之地虚矣,几圣人也!”,通常形容面积极小的土地,又常指人的内心,与“灵台”同义。斜月是汉字笔画撇弯钩,三星洞则代表了三点笔画,二者相合还是个“心”字。李卓吾在这里点评“一部《西游》,此是宗旨”,寻师、学仙、求道,乃至开发生命的觉醒,都离不开我们的心,整部小说都是围绕着研究心的问题,解决心的问题而展开。在孙悟空求学之路的后期,被逐事件就暴露出了他性格中的几个缺陷。其一是得意不谦虚。在一个春归夏至的日子,师兄们突然问起悟空,你是哪时修来的缘分?师父竟传授给你的躲避三灾的变化之法,你都学得如何了?孙悟空禁不住师兄们这番鼓动,内心的得意暴涨。一来这些都是师父秘授的,当众说出自己的学习心得,有种人无我有的优越感;第二是自己真正的学习时间非常短暂,前面七年都是做些后勤服务的工作,然后学习调息之术也才三年,而这些变化之法顶多是近些时候的事情,学习时间虽短却有成就,原因在于自己的昼夜殷勤练习,潜台词或许还有自己根基聪慧,说出来还是优越感在作祟。被同门夸许了几句,孙悟空自己的内心就飘飘然起来,甚至让大家出题,要变什么就变什么。他完全没有读懂师兄们说“悟空,你是那世修来的缘法?”的含义,那是一种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嫉妒。这些同门的素养鱼龙混杂,毕竟每个人来拜师的目的都是不一样的,当他们看见孙悟空练习腾云驾雾的时候,竟会笑嘻嘻地说“悟空造化,若会这个法儿,与人家当铺兵、送文书、递报单,不管那里都寻了饭吃。”学了仙术最后也只是谋份寻常的工作,想来这些人的生命目标也不过是生活得好一些罢了。悟空依大家的要求立地变成松树,引发众人的喝彩,惊动了菩提祖师。“你等大呼小叫,全不像个修行的体段!修行的人,口开神气散,舌动是非生,如何在此嚷笑?”菩提祖师自然知道事情来龙去脉,不过是借机棒喝导出修行的关键,须时时刻刻觉知自己的心念起伏,把握住身语意三业的操行。悟空连忙变回原形,解释只是和师兄们切磋交流,却不料师兄们就把他拱了出去:“不敢瞒师父,适才孙悟空演变化耍子。教他变棵松树,果然是棵松树,弟子们俱称扬喝采,故高声惊冒尊师,望乞恕罪。”言外之意,是悟空在这里耍宝,我们只是围观的吃瓜群众。“都来总是精气神,谨固牢藏休漏泄。休漏泄,体中藏,汝受吾传道自昌。”这是那晚菩提祖师教授的秘诀,悟空当时牢牢记得,但是随着修行到了一定阶段,他浑然忘记了这个要点。少说话,多聚气,话说多了精气神都散乱了,也会招惹来很多是非!所以,孙悟空的第二个缺陷就是浮躁不内敛,也就是心难以安住,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波动。还有一点呢,则是单纯不设防。“悟空过来!我问你弄甚么精神,变甚么松树?这个工夫,可好在人前卖弄?假如你见别人有,不要求他?别人见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祸,却要传他;若不传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虽然是同门,但是因为修行的深浅不同,所以优秀的人容易受到同伴的羡慕嫉妒恨。而且,弟子们一旦看到优秀的人学了某样本事,而自己却没有学习的机会,也会因此对依止的老师升起怀疑和不信任的曲解,他们不知道老师从来都是依据弟子的情况而进行教授,不是一刀切的刻板教育。五祖弘忍在传法给慧能的时候,用袈裟把门窗都遮围起来,避免让人看见。在把顿悟法门和衣钵传给慧能之后,指出这些衣钵的传承容易成为争端的根源,叮嘱慧能必须马上离,避免被人加害。其实也是这个道理,让同门知道自己学了什么,总会被人讨教,如果教给他,自己又怕因此牵连惹祸,如果不教给他,又会被迫害诋毁;总之,要学会低调和内敛,只在必须展露的时候展露。孙悟空人格不完善、不健全的心理特点,在未来大闹天空的肆意妄为,在从五行山下出来后不听唐僧劝教而弃师辞去,以及傲慢对待五云观仙童不问自取地偷吃人参果……诸多事件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暴露,这些可于后续再做深入剖析。悟空叩头道:“只望师父恕罪。”祖师道:“我也不罪你,但只是你去罢。”悟空闻此言,满眼堕泪道:“师父,教我往那里去?”祖师道:“你从那里来,便从那里去就是了。”孙悟空忘却了为什么要费劲千辛万苦追求长生之道,把所学当成了炫耀的标签,严重偏离了自己的初心。初心就是发心,也就是我们做每件事情的动机,它决定了我们生命的方向,所以需要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孙悟空看似学到了一身本事,却忽略了对自己心的觉知,忘记了心灵建设是学习技艺的核心,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自己傲慢的心、得意的心、张扬的心,如果没有一颗健全的心,再多的本事都只会成为祸害的手法,能力越大,破坏力也越大。那就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回到最初的起点,回到那个大海之中的傲来国花果山,让各种历练来重新端正这颗起伏不定的心吧。逐出师门是菩提祖师对孙悟空的警示,同时也是和他断除了师徒之情,毕竟这猴头今后可是要在天地之间折腾出一摊又一摊的事端,那是悟空对命运的抗争。虽然那些抗争方法不得当,导致了他被如来佛祖降服,却也因为这件事,最后帮助他走上追求生命觉醒的道路。菩提祖师给他赐名“悟空”,寓意是证悟空性,这是见道修道的关键点,也就是禅宗所说的开悟。只是,这两个字知易行难,他需要历经几百年的磨砺,才能在取经成功之后,才能通达“悟空”二字的本意。从东胜神洲出发,途经两座大海和南赡部洲,终于在西牛贺洲依止了菩提祖师,直到学有所成归返花果山,孙悟空前后历时二十年。对于他而言,这何尝不是一趟西游记?直面生死的叩问,帮助孙悟空开启了一次西游,这一趟是求术,学得了调息之术、腾空驾雾的筋斗云和七十二般变化。未来的岁月里,孙悟空会随顺自己的情绪大闹天宫,最后被如来佛祖拘押在五行山下,通过对自我行为的反省和生命终极意义的寻问,帮助孙悟空又一次走上了西游之路,那一趟的主题便是求道。同样是漫漫长路,带着不同的心走下去,收获的功德成果也是完全不同的。卷卷卷向前冲

棒棒哒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