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台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们这十年丨牢记嘱托之三农篇当个农民也挺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开栏的话:这是跨越发展的十年,这是备受瞩目的十年。*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赴甘肃考察调研,对甘肃寄予殷切期望,并作出重要指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坚强领导下,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埋头苦干、顽强拼搏,开拓创新、锐意改革,推动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从即日起,本报围绕“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重大主题宣传,开设“我们这十年”专栏,紧扣新时代10年平凉发展中的伟大变革、巨大成就和成功经验,聚焦牢记嘱托、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生态建设、民生改善、改革开放、文化发展、团结奋进、平安建设、*的建设10大重点,推出一批展现时代风貌、彰显平凉气质的新闻报道,激励广大干部群众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以实际行动迎接*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敬请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夏秋之交的平凉大地,小麦入仓、果蔬飘香,沃野万里,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刚刚忙完“三夏”,朱小锋又马不停蹄地“跑”了起来,一边组织机手深耕土地,为秋播做准备,一边全力备战一项农业项目的竞标。


  一个农民参与竞标,这在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可在“机器换人、专家种地”的今天,已算不上什么新鲜事了。


  朱小锋,是灵台县威动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用当下的词来说,是一名“新农人”。作为“农二代”,他和父辈全然不同,他赶上了好时代,告别了过去面朝*土背朝天、一年四季汗不干的“人力农业”,在农业从种、管、收再到加工全程机械化的产业链上,做大了“蛋糕”,实现了价值,并带领众多乡亲,紧跟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进程,过上了小康生活。


  记者见到他时,正值今年夏粮开镰。因冬小麦种植规模优势和在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中的显著成效,全省小麦机收开镰暨机收减损大宣传大培训大比武启动仪式在灵台县举行。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代表,威动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被县上推荐为其中的一个观摩点,接受当天来自全省各地参加活动的农业从业者的观摩和指导。


  “我这里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基本配备全了。去年新上线了一条万吨玉米烘干生产线,日均生产量在吨,还和平凉国维淀粉有限责任公司签了合作协议,目前已向对方供应了吨干玉米……”看着种类齐全,数量不小的各类机械,听着详尽、专业的介绍,不少专家和同行频频点头,当场夸他在保障粮食安全上“做得很好”。


  就像大地对农民的馈赠,专家和同行的认可,让朱小锋的内心再次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出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农家子弟,不论出于个人发展,还是家族荣耀,多数都会想方设法出走农村,到城里谋生。可已经端上了“铁饭碗”的朱小锋,却在事业上升期,瞒着家人辞了职,辗转回到家乡与农业打起了交道。要知道,辞掉“铁饭碗”,在年的灵台尚不多见,彼时的平凉农村,也还远不如今天这般具有吸引力。


  但希望和机遇,一直都在。从4年开始,*中央一连多年把“三农工作”作为“一号文件”强力推动,全国上下农业农村发展形势持续向好。回到农村的朱小锋,从平凉“牛果菜”特色优势产业开发力度又加强了,农民在家门口找活儿容易了,新农村小康屋多起来了这些变化中,敏锐地觉察到,家乡即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即将迎来发展的“高光时刻”。


  “从那以后,我非常
  在经过了多方考察、学习之后,年,灵台县威动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成立,朱小锋要以现代化的农机为乡亲们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助力脱贫攻坚,推进农业现代化。


  “总书记强调,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减少粮食损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在农业实现全程机械化的今天,减损就是增产,降耗就是增收已经成为了行业共识。”6年来,朱小锋的合作社,在一系列惠农*策的扶持下,逐渐发展成为一家集耕、种、防、收、烘干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和种、产、销于一体的综合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年均开展深松作业面积1.86万亩,托管服务面积3.45万亩,服务农户户,年产值达万元以上。年,合作社被评为市级创业孵化基地,他本人也被甘肃省农业农村厅评为“土专家”。


  从曾经纷纷出走农村,到现在形成返乡创业潮;从昔日“脏乱差”到个个“高颜值”,*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力以赴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持之以恒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推动深化农村改革,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的美好蓝图正一步步变为现实。乡村,不仅成为人们心灵栖息的家园,更成了众多朱小锋们承载事业和梦想的沃土。


  崇信县“80”后养牛大户朱海萍,返乡发展窑洞养牛,赶着红牛奔小康,成了中省媒体竞相报道的“红人”;从农业科研单位辞职的平凉市初心农业负责人仉连平,把实验室建在了田间地头,以专业优势发展实业,探索走上了“猪—沼—果”生态农业发展之路,为崆峒区循环农业发展助力添彩。告别了大城市的“棚主”刘涛涛,靠种植火龙果发展起了采摘经济,年毛收入达30多万元,还顺手带火了白水镇打虎村的乡村采摘游……


  “当个农民也挺好。”随着我市农业家底越来越厚,农业产业越来越旺,农民腰包越来越鼓,回归农村从事农业,已不再是人们进取无门的退而求其次,而是有志者施展抱负的主动选择。放眼全市,农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亦或重点产业链上,都活跃着“新农人”积极作为的身影。


  数据显示,十八大以来,我市共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户,依法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个、家庭农场家,实施重点农业产业链项目个,年均培育高素质农民人。


  另一组数据也值得
  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市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不断迈进,朱小锋的奋斗故事还会接续上演,越来越多的“新农人”将陆续返乡,反哺桑梓,为推进平凉乡村全面振兴和“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