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台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看懂了西游记,才明白无论如何悟空也逃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西游记》这部书到底是一部神怪故事,还是一部把道隐藏在其中的大书呢?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观感,如今最好的版本应该是属于李卓吾的批评本:《西游》凡如许的妙论,始终不外一个心字,是一部《西游》,即是一部《心经》,《西游》一书,古人命为证道书,原是证圣贤儒者之道。

时空不同,观看的感觉亦不同,多年前,看86版《西游记》时,拍得很经典,觉得热闹非常,随着孙悟空一起上天入地,然后再西天取经终成正果,为猴子成就自己的命运而感动;多年后,再读《西游记》纸质书和另一本今何在的《悟空传》,还有《大话西游》这类影视作品时,发现原来儿时看的是热闹,长大后看的却是其中的命运和无奈。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形容《红楼梦》的这段话用来形容《西游记》同样适合。小说这种艺术,也许创作者写书时并没有太多的想法,一旦成形并公之于众之后,加诸在其上的种种却不是作者能够控制得住,如同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不同的人观看《西游记》能看到不一样的风采和感悟。

近来再读西游,若是把孙悟空的人生之旅程和普通人的一生相比,也发现有相似之处,一个人从生到学习、历经人世,然后再到淡然处世,不再相信所谓的命运之说,个体能不能成就自己的道,还是只剩下的悠然见南山的空?

顽石初生,悟不了空

《西游记》中最精彩的人物非孙悟空不可,这块金字招牌自从被有心人占用之后,貌似变成了自己的囊中之物,却是没有真正的悟空了。

当天生地养的猴子降临人世时,无人管教,即使此时有人管教也是似懂非懂,因此石猴率领一众小的是朝游花果山,暮宿水帘洞,合契同情,不入飞鸟之丛,不从走兽之类,独自为王,不胜欢乐。

在这花果山之中,大地之母供给了猴子们一切,春花夏果秋荫,还有一些精灵*怪等等,这些都是这块土地供给猴子们的,是被动的得到而不是主动的获取。

如同人初生之时,从牙牙学语到蹒跚学会走路,在如今社会中,独生子还不少,可以说是从多宠爱在一身,可以看作是独自为王,一切不用担心和动手,饿了哭两声自会有父母来喂养,这一段日子到上学之前都可以是看作猴子此时的状态,人生不胜快乐。

猴无远虑必有近忧,这样的供给初生之时还可以,当队伍壮大了,内部的小环境再美丽,也得要面对外部的大环境,外部的世界很精彩,精彩到都会冲动的想去看一看。

这是石猴往悟字主动靠近的过程,只不过这个过程已经过了何止三五百载,不过终究还是要长大,要面对现实,即使没有外力,自省的力量也会促使他这样去做。

所以石猴要云游海角,远涉天涯,务必访此三者(佛与仙与神圣),学一个不老长生,常躲过阎君之难。

就人来说,人们常叹时间都去哪儿了,因为几乎还没有感觉的时候,为人父母的眼看着那个才学会走路的孩童已经背起了书包,准备去面对外面的世界了,这个外面的世界暂时是个象牙塔,这里有老师和同学,大家互帮互助,还有后方一个温暖的家,可以说依旧是个花果山,是相对与社会隔绝的环境。

这既是一个被动也是个主动的过程,被动是我们从孩子辈走来,是被送入学校的,主动的过程则是当面对未知时,要去探索真相时,则需要主动的发问,会问无数个为什么?当父母的为什么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的时候,那更要走出去,面对未知。

一路艰难,慢慢学会悟空

猴王参访仙道,无缘得遇。在南赡部洲,串长城,游小县,不觉八九年馀。最终访得到: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被师父起个法名叫孙悟空。

正是:鸿蒙初辟原无姓,打破顽空须悟空。

得名的孙悟空在心诚之下,终于求得初果,得到了师父传授的真功夫,面对师兄弟们的激将,却是卖弄起法术起来,这也是人之常情,有了点功夫和成就生怕别人不知道,得要让别人羡慕一下,寻找下自我的存在感和自豪感。

被赶出师门之后,回山上天,偷桃得丹,以一猴之力对抗天界,这一时期是意气风发,最自在的时候,做的是本我,虽然粗糙却充满了激情,但终回天无力,被压五指山下,终于如同师父所说的惹下祸事。

因自以为是,可以天地遨游,此时的孙悟空可以说是顽劣,也可以说是本性使然,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意做任何,在《西游记》这一段中,其实才算是孙悟空的本性,虽然没成佛,却心中自在成斗战胜佛。

《悟空传》中一段话才是此时本性的反映。

“大圣,此去欲何?”

“踏南天,碎凌霄。”

“如若一去不回……?”

“便一去不回!”

正如人们心心念到的:诗和远方。

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多数的情况是离家越来越远,然而心却很欢畅,多年的从师学习,可以骄傲的成为所谓的天之骄子,一股豪气可以直冲云霄,听着贝多芬的《命运》时,也可以大言不惭的说自己同样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正如曾经入职华为的一名新员工,面对华为这么大的公司感觉不满意,觉得要改变的东西实在太多,所以洋洋洒洒的写了封万言书给任正非,可以想象当初他写这封信的时候是何等意气风发,壮士登舟,有风萧萧其易水寒的决心,结果如同刚刚出山的孙悟空一样,只能被压五指山下,因为并没有真正的悟了。任正非的回复并没有错,因为这个世界的复杂不是刚刚走入社会的愣头青能够真正看清的,你看的不代表你真的看见了。

熟悉的另一家当地公司也出了一名这样的人才,只不过这个人才并不是身在公司时上书的万言书,而是没有等到最后的回复,是离职后交给董事长的万言书,同样洋洋洒洒指出公司各类毛病,并给出解决方案,若按此方案操作估计可以让公司如日中天,一鸣惊人。当然这封的结果依旧,如同一颗石子丢在湖水中,只冒了个不起眼的泡,然后此封信就变成了垃圾堆中的一员,从此深藏功名尘和土。

西天圆满,才能一切成空

中道分离乱五行,降妖聚会合元明。神归心舍禅方定,六识祛降丹自成。

当唐僧收了孙悟空并其他三个徒弟之后,不服管教的依旧是孙悟空,但是随着西天之路越走越长,一切都在变化之中。

当另一个孙悟空出现时,按李卓吾的批评语来说,则是二心搅乱大乾坤,人心与道心的混乱所至。天上地下的神仙没有能分辨得出真与假,地藏王在谛听帮助下知道是什么原因却不说破,终究还是至如来佛祖之处辨别真假,其实两者都为真,何来假,只不过是二心作怪罢了。

在西游记中最关键的一章来了,在这章中,也许是有意,也许是无意,孙悟空消灭了自己的人心,走了道心之路,这条路看上去是如此正确,也因此真正成佛,至于成佛是不是最终的终极点,只看每个人如何理解了。

对于人的一生来说,迈入社会可以看作向西天之路的旅行,这一路旅行之下,遇见不同的人,遇见不同的事,俗谚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会有,有的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有的只是无意伤害,有的是刻意打击,不会有夸张的九九八十一难,对于多数人来说,这条路上的难并不在少数。

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如同孙悟空一样,面对各种不同的困难,总得要想办法去解决,做人一样,挨了刀,只要不是致命伤,那就自己舔好伤口再出发。

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意识所分为的三部分的本我,自我,超我构成了人的完整的人格。在出发的过程中,人的本我和自我,还会有个超我会一直伴随着,至于哪一个我会占据上风,则看每个人面对环境的改变而做出最终的选择,如同有人感叹的,走着走着,忽然发现自己变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那个人。

对于孙悟空来说,他是消灭了本我,走向了超我的道路,所以成就斗战胜佛,这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悲哀,幸福则是从此脱离了所谓的苦海,而悲哀则是曾经那个可以拿起棍子四海无惧的猴子已经消失不见了,所以才会有另一本《悟空传》让人难以释怀。

人不是神,所以无法做到真正的消灭本我,只会在这一路之上走走停停,然后会寻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个人倒是以为这个平衡点应该是超我在中占据主位,淡然面对世界的一切。

有人说: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归宿。找到最终的那个自己才是正理,至于你的选择是什么?与道德无关,在自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